非遗润童心——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

发布时间:2024-07-19  发布者:李清 郭雯 点击阅读数:

非遗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基石。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艺术的先头兵。武汉纺织大学拓梦支教队前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伊川实验小学浥涧分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之旅,旨在通过非遗文化的展示和体验,弘扬非遗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此期间,支教团队携手当地师生,共同开启了一段探索和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妙旅行。

扭扭棒起源于绒花制作技艺,也叫仿绒花条,绒花制作始于唐代,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制作技艺,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成品绒花精巧细致、气韵生动,被誉为“南京工艺三宝”之一。


支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了绒花的历史背景,了解了绒花的制作工艺,并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在支教活动中,扭扭棒成为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奇工具。支教老师们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扭扭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探索扭扭棒的无限可能。孩子们的热情被迅速点燃,他们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中的扭扭棒,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每一个作品中。五彩的扭扭棒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朵朵绚丽的花朵、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还有充满童趣的饰品和摆件

国粹脸谱艺术更是魅力独具,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在拓梦支教第二周非遗课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脸谱的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风华。

一抹丹青,勾勒出千年风华。脸谱,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是舞台上的灵魂。它通过色彩、图案、线条等表现手法,勾勒出世间百态,彰显出戏剧艺术的魅力。在这千年的岁月里,脸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感受脸谱艺术的魅力,支教老师们还准备了丰富的绘画材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绘制属于自己的脸谱。在了解了京剧脸谱的文化意义和绘制技巧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们自己的创作。 刑校长说: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对中国的戏剧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拓梦支教团队的努力,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激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未来,拓梦支教将继续秉持初心,用更多新颖有趣的课程,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